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巅峰之旅

刀率
刀率 02-24 【文化】 22人已围观

摘要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无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赞美泰山壮丽景色的篇章,清代文学家姚鼐所著《登泰山记》不仅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登山过程,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与思考,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及其注释,感受这座文化高峰的魅力,原……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无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赞美泰山壮丽景色的篇章,清代文学家姚鼐所著《登泰山记》不仅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登山过程,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与思考,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及其注释,感受这座文化高峰的魅力。

原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的十二月,从京城出发,顶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山谷,翻过长城的边墙,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知府朱孝纯的儿子朱颖从南麓开始攀登,总共走了四十五里的路程,沿途的道路都是用石头铺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的正南方有三条山谷,中间的那条山谷环绕着泰安城,按照郦道元的说法就是环水,我沿着这条山谷进入了山中,走了不到一半路程,便越过了中岭,接着沿西谷而行,最终到达山顶,古代人们登山时通常走东谷,那里有一条名为“天门”的山路,东谷也被称为天门溪水,不过我没有走这条路,我所经过的中岭以及山巅处的悬崖峭壁,世人称之为“天门”,路途中弥漫着迷雾,冰雪覆盖使得道路非常滑,几乎难以攀登,但当我终于登上山顶后,看到苍茫的群山被白雪覆盖,映照出南天的光芒;夕阳的余晖洒在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半山腰间的云雾仿佛一条白色的丝带。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巅峰之旅

注释

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期间的一个年份。

丁未:中国农历中的一种干支纪日法,这里指具体某一天。

齐河、长清:位于山东省,属于泰安县附近的两个县。

砌石为磴:将石头垒成阶梯状的道路。

中谷:即泰山中麓的一条山谷,因流经泰安城而得名。

郦道元: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一书。

苍山负雪:形容远处的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

汶水、徂徕:分别指泰安城附近的两条河流。

通过阅读《登泰山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文中不仅展现了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还透露出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每一次攀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美好时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登泰山记》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如果你有机会亲自去泰山体验一次攀登的乐趣,相信定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悟。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