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走马观花中的文学与文化——从浮光掠影到深度感悟

栾欣
栾欣 01-27 【文化】 34人已围观

摘要一、引言“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往往被用来形容人们匆匆忙忙地观看事物,只看到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走马观花”式地接触文学和文化却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既反映了现代生活节奏对人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也蕴含着重新审视文学文化内涵的必要性,二、现代社会中的“走马观花”文学文化现象(一……

一、引言

“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往往被用来形容人们匆匆忙忙地观看事物,只看到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走马观花”式地接触文学和文化却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既反映了现代生活节奏对人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也蕴含着重新审视文学文化内涵的必要性。

二、现代社会中的“走马观花”文学文化现象

(一)碎片化阅读与快餐式文化消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种社交平台、新闻资讯APP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文学领域,经典作品被改编成简短的故事梗概或者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例如一些经典的古典小说被浓缩成几分钟的动画讲解视频,对于文化知识而言,博物馆里的文物介绍变得越来越简洁明了,甚至被制成了方便记忆的小卡片,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方式,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读者可能只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家庭兴衰的作品,知道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叛逆不羁,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家族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知之甚少;参观者面对一件古老的瓷器,仅仅了解到它来自哪个朝代,而忽略了其制作工艺背后的文化传承意义,如宋代瓷器所体现的简约美学与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之间的联系。

(二)流行文化的冲击

走马观花中的文学与文化——从浮光掠影到深度感悟

流行文化以其通俗易懂、娱乐性强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流行歌曲、影视综艺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原本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元素被简单地嫁接到流行文化中,比如某些古装剧虽然以古代为背景,但剧情往往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过度戏剧化,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严谨考证,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多是为了吸引粉丝,而不是真正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流行文化中的一些网络用语、表情包等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影响着人们对文学艺术美感的感知,像“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绝了)”等词语频繁出现在文学评论、文化交流的话语体系中,尽管这些词汇有着一定的创新性和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学语言的典雅性和丰富性。

三、“走马观花”背后的积极因素

(一)降低门槛,扩大受众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文学文化传播方式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它打破了传统文学文化相对高深、难以接近的壁垒,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一些有声读物平台将世界名著制作成音频节目,让那些没有足够时间阅读纸质书籍的人能够在通勤、运动等碎片化时间里聆听文学经典,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兴趣,使他们从完全不了解开始逐步向深入了解迈进,同样,在文化推广方面,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如故宫博物院开发的各种精美实用又富有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将古老的文化符号融入到现代生活的用品中,让普通民众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二)促进跨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走马观花”的文学文化形式促使不同领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以动漫为例,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动漫作品,如《鬼灭之刃》虽然是虚构的奇幻故事,但其中融入了日本传统的妖怪传说、武士道精神等文化元素,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了广泛欢迎,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一过程中,动漫创作者们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的视觉表现手法进行创新,促进了文学与动漫艺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也被应用于游戏开发中,游戏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也能间接地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

四、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感悟

(一)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要让人们从“走马观花”式地对待文学文化转变为深入感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大对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引导他们对经典作品进行精读、细读,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叙事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加民俗文化节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在社会层面,各类文化机构也应该积极开展公益性的讲座、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公众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

(二)个人意识的觉醒

除了外部的教育引导,个人意识的觉醒也是关键,人们需要意识到文学文化和自身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人开始主动思考自己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时,就迈出了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感悟的第一步,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例如喜欢诗歌的人可以深入研究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特点、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等;热爱电影的人可以探究电影剧本中的文学性、电影拍摄手法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文化见解。

五、结论

“走马观花”是现代社会中对待文学文化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既有消极的一面,也存在积极的因素,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是要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引导人们从表面的浏览走向深入的感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人类丰富的文学文化遗产,让文学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