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与文学文化解析

棋舒
棋舒 01-26 【文化】 32人已围观

摘要《孙权劝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短文,出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说大将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可能性,本文将对《孙权劝学》进行一句一译,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文化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孙权劝学》原文与逐句翻译1……

《孙权劝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短文,出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说大将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可能性,本文将对《孙权劝学》进行一句一译,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文化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孙权劝学》原文与逐句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初:当初。

权:指孙权,东吴的君主。

谓:对……说。

卿:你,古代君主对臣子的称呼。

今:

当涂:当道,当权,涂,同“途”。

掌事:主持事务。

不可不学:不可以不学习。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以:用。

军中:军队里。

多务:事务繁多。

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古时王侯自称。

岂:难道。

欲:想要。

卿:你。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相当于“吗”。

但:只,只是。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历史。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与文学文化解析

翻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你。

言:说。

多务:事务繁多。

孰:谁。

若:比得上。

孤:我(孙权自称)。

翻译:你说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我(孙权自称)。

常:经常。

读书:阅读书籍。

自以为:自己认为。

大有所益:有很大的好处。

翻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6、蒙乃始就学。

乃:就。

始:开始。

就学:从事学习。

翻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及:等到。

鲁肃:人名,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谋士。

过:到。

寻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一带。

论议:讨论,评议。

大惊:非常惊讶。

今者:

才略:才能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阿蒙:指在吴地时的吕蒙,比喻没有学问的人。

翻译: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讨论问题,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8、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有志气、有抱负的人。

别:分别。

三日:三天,这里指时间很短。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表示用新的眼光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尊称。

何见事之晚乎:为什么认识事情这么晚呢?

翻译: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哥为什么认识事情这么晚呢!”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

拜:拜访。

结友:结交朋友。

而:表承接。

别:告别。

翻译: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文学文化解析

1.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群雄割据,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十分重视培养和提拔有能力的将领,吕蒙作为东吴的大将,虽然战功显赫,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却有所欠缺,孙权出于对吕蒙的信任和期望,劝他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辅佐国家。

2.学习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对孙权劝学过程的描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成为学术专家,而是希望他能够广泛阅读,了解历史,开阔眼界,这体现了古人对学习的务实态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孙权自己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虽然身为君主,事务繁忙,但仍坚持读书,从中受益匪浅。

3.吕蒙的成长与变化

吕蒙从最初的推托到后来的积极学习,再到最终的显著进步,这一转变令人瞩目,鲁肃对吕蒙的评价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进步,吕蒙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还在文化修养上有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表现,也是学习带来的巨大改变,正如吕蒙所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表明一个人只要愿意学习,无论起点如何,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4.文学艺术手法

《孙权劝学》虽然是一篇短文,但其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孙权和吕蒙之间的互动,孙权的循循善诱和吕蒙的谦虚好学跃然纸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之中,文章还运用了一些成语和俗语,如“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这些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5.现代启示

《孙权劝学》虽然讲述的是古代的故事,但它所传达的道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学习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持续学习都是提升自我、适应变化的有效途径,正如孙权所言,“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孙权劝学》还提醒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格局,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孙权劝学》这篇短文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可能性,无论是古代的将领吕蒙,还是现代的每一个人,学习都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对《孙权劝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激励自己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