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完整版的文学文化瑰宝

木思
木思 2024-12-28 【文化】 29人已围观

摘要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写怀》完整版的文学与文化内涵解读(一)词作背景南宋初期,中原大地被金兵铁蹄践踏,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政权,此时的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主和派以秦桧为代表,他们主张向金国求和,不惜割地赔款;而主战派则希望收复失地,恢复汉室江山,岳飞便……

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写怀》完整版的文学与文化内涵解读

(一)词作背景

南宋初期,中原大地被金兵铁蹄践踏,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政权,此时的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主和派以秦桧为代表,他们主张向金国求和,不惜割地赔款;而主战派则希望收复失地,恢复汉室江山,岳飞便是主战派中的杰出代表。

岳飞出身贫寒,但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武艺,怀着一腔报国之志投身军旅,他率领岳家军,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将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就在岳飞率军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眼看就要直捣黄龙府之时,却因秦桧等人的陷害,被诬陷入狱,最终含冤被害于风波亭。

《满江红》这首词相传是岳飞在北伐途中所作,它凝聚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实现理想却面临重重阻碍的悲愤之情。

(二)《满江红》完整词作及字面理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开篇“怒发冲冠”,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仿佛头发都因为愤怒而竖起将帽子顶起,这种愤怒源于对金兵入侵造成的国家残破、人民流离失所的痛心疾首。“凭栏处、潇潇雨歇”,词人倚靠栏杆,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停歇,这一场景描写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又暗示着风雨之后本应迎来平静,可国家的局势却依然动荡不安。“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抬头远望,向着苍天发出长啸之声,那是一种豪迈而又充满悲怆的情绪宣泄,他的心中充满了恢复山河、洗雪国耻的壮志豪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表明岳飞认为自己多年的征战虽然取得了不少功绩,但在宏大的国家复兴事业面前,这些功名就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而他一直在漫长的征途上奔波,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驻扎休息,陪伴他的只有头顶上的云彩和月亮。“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激励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等到头发白了再后悔就为时已晚了。

下阕“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出了写作此词的缘由。“靖康耻”指的是北宋末年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的事件,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岳飞作为臣子,对于这段耻辱深感愤恨,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洗刷国耻。“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他想要率领大军,跨越重重障碍,一直打到金兵的老巢贺兰山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他对金兵的刻骨仇恨,他恨不得把金兵生吞活剥,喝他们的血来解恨,这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并非真的要如此做,而是为了强调自己的决心。“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最后岳飞表示自己一定要重新整顿山河,把被敌人侵占的土地全部夺回来,然后回到朝廷,向皇帝复命。

完整版的文学文化瑰宝

(三)文学价值

1、意境的营造

- 在《满江红》中,岳飞成功地营造出了雄浑壮阔又充满悲怆的意境,从开头的“怒发冲冠”到“潇潇雨歇”,再到“壮怀激烈”,通过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波澜壮阔,整首词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宏大场面,又有小桥流水般的细腻情感,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他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强化意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将自己的功名与征途进行对比,“尘与土”显得那么渺小、卑微,而“八千里路云和月”却又无比辽阔、旷远,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出词人淡泊名利,一心只为国家的崇高情怀。

2、语言的艺术性

- 岳飞在《满江红》里使用了大量的四言句式,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等,这种句式的使用使得词作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他又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像“怒”“冲”“长啸”“饥餐”“渴饮”等动词,生动地刻画出了词人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动作,使整个词作充满了动感。

- 他还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种夸张的表达不仅没有让人觉得荒诞,反而更加强烈地传达出词人对敌人的仇恨;“三十功名尘与土”则把功名比作尘土,形象地表现出功名的微不足道。

3、情感的深度与层次

- 这首词的情感丰富而复杂,首先是强烈的爱国之情,岳飞一生忠君爱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恢复中原,保卫国家,这种爱国之情贯穿全词,从对靖康之耻的痛心疾首到“收拾旧山河”的坚定决心,无不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其次是英雄主义情怀,作为一个将领,他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畏惧,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这种英雄主义情怀在词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还有就是个人的遗憾与悲愤,在岳飞的心中,他深知自己的理想尚未实现,却被奸臣所阻挠,所以词中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四)文化意义

1、民族精神的象征

- 《满江红》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岳飞所展现出来的精忠报国、勇敢无畏、矢志不渝等品质,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受到了岳飞精神的鼓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传承至今,依然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2、历史文化的见证

- 它也是南宋时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从词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金兵入侵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以及广大民众渴望和平与统一的愿望,岳飞所领导的岳家军也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文化,包括军队的纪律、作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3、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

- 在后世的文艺创作中,《满江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许多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等都从这首词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古筝曲《满江红》就以这首词为蓝本,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词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还有一些影视作品也将岳飞的故事搬上银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他的《满江红》。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承载民族精神的史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