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重阳登高,诗意盎然——古诗中的重阳文化

超昂
超昂 2024-12-11 【文化】 39人已围观

摘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插茱萸等习俗,这一天,文人墨客往往会借景抒情,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那些关于重阳的诗意与文化,一、重阳登高的起源与文化内涵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

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插茱萸等习俗,这一天,文人墨客往往会借景抒情,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那些关于重阳的诗意与文化。

一、重阳登高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是一种祭祀活动,到了汉代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易经》中将数字“九”视为阳数之极,两个“九”相逢,故称“重阳”,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最盛,适合驱邪避灾,因此有登高望远、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也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古诗中的重阳登高

1.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茱萸”是指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邪,王维通过描绘兄弟们在远方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反衬出自己孤独在外的落寞,情感真挚动人。

2.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他晚年,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诗中“蓝水”和“玉山”描绘了重阳节的自然美景,而“明年此会知谁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3. 李白《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的这首诗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诗中的“龙山”是古代著名的登高之地,而“黄花”即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强,李白以“笑逐臣”自嘲,表现出即使遭遇挫折也不失乐观的态度,诗中“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阳登高,诗意盎然——古诗中的重阳文化

三、重阳赏菊的文化意蕴

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重阳节赏菊,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寄托了人们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

1.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诗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赏菊,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庆祝。

2.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豪迈的气魄著称,诗中的“我花”即菊花,黄巢借菊花的傲骨和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菊花的美丽,更传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四、重阳插茱萸的传统习俗

茱萸,又称“越椒”、“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灾的功效,重阳节插茱萸,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1.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重阳节登上望仙台的情景,诗中的“关门令尹”和“河上仙翁”都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诗人借此表达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诗中“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则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白居易《九日宴集》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菊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重阳节宴会的场景,诗中的“白头翁入少年场”形象地表现了老年人在重阳节这天重返青春、享受生活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菊花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五、重阳节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意义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意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社会,重阳节不仅保留了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传统习俗,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敬老爱老、弘扬孝道等。

1. 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这不仅仅是因为九月九日的“九”与“久”谐音,寓意长寿,更是因为这一天人们会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在现代社会,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弘扬敬老爱老美德的重要契机,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社区活动,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重。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登高、赏菊等活动,现代人还会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传承和发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3. 重阳节的国际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重阳节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并庆祝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重阳节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六、结语

重阳节,一个充满诗意与文化内涵的节日,不仅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寄托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登高望远,赏菊品茗,感受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美好,愿我们在重阳节的温馨氛围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安康。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份心灵的慰藉,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和美好的情感继续照亮我们的生活。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