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穿越时空的文学文化之旅

歆雯
歆雯 2024-11-13 【文化】 36人已围观

摘要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元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元代散曲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张养浩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更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曲子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一、原词再现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元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元代散曲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张养浩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更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曲子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一、原词再现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翻译

译文:

山峰聚集在一起,波涛汹涌如愤怒,潼关内外山河险峻。

遥望西都长安,心中满是犹豫和彷徨。

穿越时空的文学文化之旅

曾经繁华的秦汉古迹如今已成废墟,宫殿万间化为尘土。

无论是国家兴盛还是衰亡,受苦的始终是黎民百姓。

三、背景解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东平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元朝三代皇帝,曾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因不满朝廷腐败而辞官归隐,潜心文学创作。

这首曲子创作于张养浩晚年的归隐时期,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张养浩通过对潼关这一历史名胜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四、艺术赏析

1、意境深远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潼关险峻的地形,山峦如同群峰汇聚,波涛仿佛怒吼的巨浪,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示了潼关的战略要地地位,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位于黄河之滨,关内关外山河环绕,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句诗既突出了潼关的地理优势,又暗含了历史的厚重感。

2、情感真挚

“望西都,意踌躇”:诗人站在潼关,遥望西都长安,心中充满了犹豫和彷徨,这种情感不仅源于对历史的追忆,更包含了对现实的忧虑。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昔日的秦汉盛世,如今已成废墟,宫殿万间化为尘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哀叹,更是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3、哲理深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全曲的点睛之笔,也是张养浩对历史和社会最深刻的洞察,无论国家兴盛还是衰亡,最终受苦的都是普通百姓,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五、文化价值

1、历史意识

- 张养浩通过《山坡羊·潼关怀古》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他对历史的回顾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现实的警醒,这种历史意识在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与发展。

2、人文关怀

- 曲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体现了张养浩对普通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关注民生,关心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3、艺术创新

- 《山坡羊·潼关怀古》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张养浩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首曲子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刻的历史思考,这种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元曲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六、结语

《山坡羊·潼关怀古》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散曲,更是一篇充满历史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杰作,它让我们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生活的真谛,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温这首曲子,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