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碧冠
碧冠 2024-11-01 【文化】 50人已围观

摘要“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翁卷,字灵舒,号晚村,南宋著名诗人,以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见长,他的诗作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乡村四月》正是他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江南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诗句解析“绿遍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翁卷,字灵舒,号晚村,南宋著名诗人,以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见长,他的诗作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乡村四月》正是他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江南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句解析

“绿遍山原白满川”描述了山峦和平原上一片葱郁的绿色景象,而“白满川”则指河流、小溪中的水波荡漾,泛着银白色的光芒,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江南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和自然之美。“绿”和““白”两种颜色的运用,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子规声里雨如烟”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中的声音和气候特点,子规,即杜鹃鸟,它的叫声在江南初夏时节尤为常见,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而“雨如烟”则形容细雨蒙蒙,仿佛烟雾一般轻盈地笼罩着大地,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

文化背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江南农耕文化的深情描绘,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农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江南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著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诗中所描绘的山川、河流、田野和村庄,都是江南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中的“子规”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子规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哀怨、思念等情感,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写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这里的子规鸟象征着思乡之情,而在《乡村四月》中,子规的叫声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暗示着农民们忙碌的农事即将开始。

艺术价值

从艺术角度来看,《乡村四月》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幅生动的江南初夏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色彩、声音和氛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自然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乡村四月》所描绘的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向往的理想家园,通过阅读这样的诗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还能激发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关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不仅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一份宁静和启迪,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拓展阅读

如果你对翁卷的其他作品感兴趣,可以阅读他的《野望》《田家》等诗篇,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感受他们笔下的美好世界。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