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文化

端午粽香,诗意盎然——1-2年级孩子的端午节古诗文学文化之旅

垚桂
垚桂 2024-10-23 【文化】 52人已围观

摘要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来纪念屈原,祈求平安健康,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说,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食的节日,更是一次了解传统文化和学习古诗的好机会,本文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端午节的古诗文学文化,感受诗词中的韵味与情感,端午……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来纪念屈原,祈求平安健康,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说,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食的节日,更是一次了解传统文化和学习古诗的好机会,本文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端午节的古诗文学文化,感受诗词中的韵味与情感。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因忠诚于国家而遭到奸臣的陷害,最终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前往打捞,并投放粽子以防止鱼虾侵害屈原的遗体,这一举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再用竹叶或芦苇叶包扎成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粽子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传统的水上竞技活动,参赛者们乘坐装饰成龙形的船只,奋力划桨,争夺冠军,这项活动不仅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象征着驱邪避灾。

3、挂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具有驱虫辟邪的作用,人们会在门上悬挂这些植物,以祈求家庭平安健康。

4、佩香囊:香囊内装有香料,可以散发出清新的香气,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瘟,同时也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

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不仅有丰富的民俗活动,还有许多优美的古诗,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节日的习俗,还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一些适合1-2年级孩子学习的端午节古诗:

1、《端午》——文秀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万古传闻为屈原”一句,直接点明了端午节的由来,诗中“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则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敬仰。

2、《竞渡诗》——卢肇

端午粽香,诗意盎然——1-2年级孩子的端午节古诗文学文化之旅

```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鼓声渐远人声闹,竞渡齐歌楚调高。

```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赛龙舟的场景,从“鼓声三下红旗开”到“竞渡齐歌楚调高”,每一句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气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浣溪沙·端午》——苏轼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美丽景象,从“轻汗微微透碧纨”到“佳人相见一千年”,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浪漫和温馨,这首词不仅适合孩子们学习,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如何教孩子学习端午节古诗

1、朗读背诵:选择一些简单的古诗,让孩子每天朗读几遍,逐渐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

2、讲解诗意:在孩子能够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帮助孩子理解诗中的故事和情感,可以解释“屈原”是谁,为什么会有端午节,以及赛龙舟的意义等。

3、创作绘画:鼓励孩子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一幅画,可以用彩色笔、水彩或蜡笔来表现,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制作手工: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端午节的手工艺品,如香囊、龙舟模型等,通过实际操作,孩子能更好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观看视频:现在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动画短片和纪录片,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古诗,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端午节里,收获知识,体验快乐,传承文化。

端午粽香,诗意盎然,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端午节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