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音乐

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家谁有什么之称 王卉的名家评论

旺哏
旺哏 2024-01-29 【音乐】 966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问题描述 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家谁有什么之称

推荐答案

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家黄宾虹有着“千古第一用墨大师”之誉。其传世作品《山水卷》等藏于故宫博物院。 齐白石是北方花鸟画匠,黄宾虹则是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的南方山水花卉画家。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不出门,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大约50岁以后,画风趋于成熟大气,80岁以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黑、密、厚、重”的画风,这成名速度,可以媲美八十岁还在钓鱼的姜太公了。

其他回答

王卉的名家评论

浙南吾温,素称文雅之邦。早年马公愚以画名,马孟容以书名,方介谌以印名。夏承焘以词名,不胜枚举。藤翁继起,将诗词书画熔为一炉。

藤翁名王卉,字劲草,吾邑鳌江人也。家学渊源,十余岁,即随其父亲举办书画展于温州。及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院深造,复承山水画宗匠黄宾虹、艺术大师刘海粟、书画巨匠潘天寿及吴派嫡传花卉大家王个簃指授。深得精髓,博采专长,故其艺术素养,根深叶茂,才调不凡。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藤翁可谓身体力行。观其先南下八闽,复遍历海内,摄造化之精神,充胸间之丘壑。于是逸气纵横,笔墨淋漓,诗情画意,高雅清新。《天趣园诗词》与《王卉书画展》,皆得“气势意境俱佳”之好评。近复闻其照片、传记及书画代表作,搜入于《全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全国当代国画家辞典》。艺术成就,于此可证。

余与藤翁诗翰往来有年,曾以“鳌江才子沪江居”之诗,及“画伯诗翁”之称赠誉,志翰墨之缘。近承见赠“书足延年”墨宝,笔力沉雄,气势旺健,颇具风神,殊堪珍惜!

藤翁从艺五十载,积稿盈箧。兹录其新填《上阳春》———词云:“瓯江风雅,艺海连绵脉。念桑梓翰缘,会多少骚人墨客。夏师何去?千岛继京华,遗笔在,梦魂惊,词意谁深识!钱塘文苑,自古铭心迹。柳浪忽闻莺,伊报道红凋翠积。萍踪未倦,游子欲归乎?书已老,赋难成,徒羡青云事翮。”畅游名山大川,凝聚深情厚意,词笔生花,栩栩动人,慕之羡之!

际兹国家开放,物质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藤翁老当益壮,斯志弥坚,创作日丰,影响愈大。此不啻吾温家乡之荣,亦乃祖国艺坛之瑞也。

今年六月,余将访日。年迈耳聋,欲辞此行而不可得,现正准备中。因与藤翁友谊之深,故成此短文,聊为简介。中外艺林,流派纷呈,人才辈出,高朋如云。观藤翁之素养,知为艺之风格。凡有识者,庶不以余言为未谬乎! 2.Sarah卉子

王成喜(1940—),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生于河南省尉氏县,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成喜先生曾经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或从事艺术交流活动;王成喜先生擅长花鸟画,尤以梅花见长,其作品在人民大会堂、 *** 、天安门城楼及日本国会众议院贵宾厅陈列(日本国会中悬挂的唯一一幅外国人绘画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馆馆藏。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王成喜 别名 :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省洧川县(今尉氏县洧川镇) 出生日期 :1940年 职业 :著名国画艺术家 毕业院校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擅长花鸟画,梅花作品闻名海内外 代表作品 ::《王成喜画梅辑》、《王成喜百梅辑》、《中国画家王成喜》 人物简介,人物年表,人物成就,著作出版,艺术风格,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王成喜(1940—),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1940年生于河南洧川县(今尉氏县洧川镇)。 王成喜先生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师从董寿平、许麟庐等国画大师。 王成喜先生艺术上刻苦钻研传统绘画技法并努力吸收西画的一些表现方法,擅长写意花卉,尤爱画梅。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北京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 王成喜先生在艺术上努力学习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深入生活,结合现实,吸取西画的诸多表现方法,形成他鲜明生动、消新向上、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给人以愉悦、振奋的美感享受;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喜爱。 人物年表 1940 王成喜出生于河南洧川人(今尉氏县)。 中国著名花鸟画家王成喜(中年时期) 1966 王成喜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9 王成喜进北京市陶瓷厂。 1973至1983 王成喜在济南部队从事美术工作。 1975 王成喜调天坛游园指挥部。 1979 王成喜调任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 1984 王成喜受命组建燕京业余美术学校任常务副校长。 1985 王成喜应日本朋友之邀为日本国会创作红梅《香远图》。 1987 王成喜在日本京都成立“王成喜画伯香远会”。 1988 王成喜作品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王成喜画梅辑》至今再版17次。 1988 王成喜赴荷兰参加北京市现代中国画展活动并进行考察。国画家王成喜画作《香远》置于日本国众议院贵宾厅。 1990 王成喜在新加坡受到总统黄金辉接见的“王成喜作品展”。 王成喜画梅 1993 王成喜在台湾台中市设立永久性“王成喜书画作品陈列室”。 1993 王成喜应陈立夫、蒋纬国二位先生联邀,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的“王成喜百梅展”。 1995 王成喜与日本国中曾根康弘、竹下登、原健三郎、后藤田正晴、平岩外四、四员义隆六位政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起,在东京日本桥高岛屋举办的“现代中国著名画家王成喜作品展,成功展出。 1996 王成喜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友好学会的邀请,8月底至9月初,王成喜在日本举办了个人书画展。 1999 年底,王成喜参加了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办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画家王成喜向人艺60周年赠画 2001 王成喜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开封视察工作。 2003 10月21日,是尉氏三中(原长葛三中)百年校庆的日子,王成喜特意为母校百年校庆画了一幅梅花。 2009 为了使更多的观众能看到这幅象征中日友好的《香远图》,王成喜已应邀赴日参加《香远图》在大坂花的万国博览馆中国馆内举行首展式。 为庆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国画家王成喜特别创作了一幅国画《香满乾坤》赠送人艺。 人物成就 王成喜其巨幅梅花佳作在北京的 *** 勤政殿( *** 中央政治局会议室)、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外交部贵客厅等,国外的诸多总统府、皇宫、国会等重要场所的主要位置均有陈列悬挂。 并被国内外的诸多美术馆、博物馆、知名人士收藏,其中悬挂在日本国众议院贵客厅的巨幅(200cm×400cm)红梅《香远图》,是日本国会中悬挂的惟一一幅外国人的画,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王成喜在艺术上努力学习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深入生活,结合现实,吸收了西画的诸多表现方法,形成了他鲜明生动、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王成喜自1980年以来,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德国、荷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艺术交流30余次。 其中,1990年在新加坡受到总统黄金辉接见的“王成喜作品展”,1993年应陈立夫、蒋纬国二位先生联邀,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的“王成喜百梅展”,1995年日本国中曾根康弘、竹下登、原健三郎、后藤田正晴、平岩外四、四员义隆六位政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起。 王成喜先生在日本京都成立有“王成喜画伯香远会”。在台湾台中市设立有永久性的“王成喜书画作品陈列室”,专门陈列。被台湾省文艺作家第16届艺术成就金奖。 著作出版 王成喜先生著有《王成喜画梅辑》、《王成喜百梅集》、《中国画家王成喜》、《成喜书画》、《王成喜画梅选》、《王成喜书画作品辑》、《成喜画梅精选》等10种。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和音像出版社有90分钟的技法录像带及光碟《王成喜画梅》;其中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12开本《王成喜画梅辑》,自出版以来,年年再版,印数递增,至今已连续再版11次,创下了全国出版界个人画册再版次数最多的记录;他的作品每年还被诸多的出版社印成年画、挂历、贺卡等,印发数十万。 艺术风格 王成喜先生擅画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王成喜的梅花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画家打破了世人对梅花的固定思维,梅花不再是以稀、瘦、少为美,不再孤芳自赏,不再以冷美人自居。 在王成喜的笔下,梅花属于新时代,它应当饱满丰腴,它应当艳丽多姿,它应当缤纷烂漫,它应当传达一种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应当激励世界,激励中国。 人物评价 成喜的画,有厚实的书法功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把西画的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别开生面,洋溢着时代气息,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的享受。——董寿平 和他(王成喜)说话,他就笑,笑起来好像土块在河里撞击,厚厚实实带着水声,带着土味,笑得像梅开五福,怎么看怎么喜兴。——陈祖芬 一脸憨厚之相的王成喜绝无大画家的架子,言简语拙,却又温厚可亲。我相信他是那种手中只有一个包子也会掰给朋友一大半的人。——叶文玲 王成喜老师为人诚恳朴实,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刘文杰 王成喜继承了宋、元以来画梅大家的技法,又独辟蹊径,师法自然,著浓艳于浑厚,涵茂密于清逸。所以,他的画虽然繁花累累,纷披烂漫,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精神,而没有红俗黑怪之感,把历来的文人派画梅那种萧瑟清冷的情调一扫而光。他的梅花是入世的,是健康的。——秦岭云 王成喜先生画梅40余年,他的梅画艺术盛行画坛、风行民间,可谓独树一帜。其鸿篇巨制的树梅,或尺幅小品的折枝,或春梅,或雪梅,月下之梅,冰崖之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庄严会堂高悬《报春图》,神圣之地耸立《铁骨生春》,繁华竞艳之所放置《香远图》。大陆红梅香万家,海峡两岸展百梅,同根红梅心相结。声誉日升,香风远扬。——杨力舟 应当值得注意的是,成喜之梅没有古代文人的超凡避世和孤芳自赏。而是花朵丰腴饱满,明亮夺目,满树炽烈如火,通幅 *** 四射。即使空气中飘着雪花,也是挺过严冬的报春之梅!古来画梅多圣手,写此春花有几人?这报春之梅和迎春之梅,是成喜笔中开放出的花朵,也是当今山河大地处处可见的时代之花。——冯骥才 王成喜作品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6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